官渡之战官渡位于现在哪里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在哪个位置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展开战略决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此役曹操击败袁绍,北方其他势力都无法与之抗衡,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官渡之战中的官渡不是今天的云南官渡。东汉末年的官渡,位于今天河南省中牟东...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展开战略决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此役曹操击败袁绍,北方其他势力都无法与之抗衡,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之战中的官渡不是今天的云南官渡。东汉末年的官渡,位于今天河南省中牟东北,黄河“几”弯南岸,属中牟,属分州。

曹操选择了曹和袁决战的地方。他为什么选择官渡作为最重要的战场?

官渡之战图片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下:

1[地理位置]

官渡,隶属于泗州,位于河南沂南,是连接南北、横贯东西的“黄金地段”。

首先,官渡是袁绍遗址和曹操遗址的“海外”部分。

两个人打起来,走到谁的地盘,对方都会有被骗的感觉,所以曹操选择了中立的位置。这样,既可以避免自己地盘上的战争,又可以让袁绍安心来到这里。

这里肯定有人要说。他们的领地之外有很多地方。他们为什么选择官渡?别急,继续往下看。

这里距离都城官渡只有87公里,足够“大牌”了。

官渡战场到曹操大本营许都的直线距离只有80多公里。这么短的距离,大大方便了曹操随时的战争物资。更何况连接官渡和许都的水陆要道十分发达,敌人在开阔的平原上埋伏粮草不易。

此外,《汉书·地理志》记载:

河南中牟县——“赵自耿迁此”

直到现在,战国时期赵国都城中牟的具***置仍有争议,但据《汉书》记载,汉代人认为河南殷的都城中牟是赵国以前的都城。赵在这里建都38年,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绝对配得上这场史诗般的大决战。

曹操为什么选择官渡而不是中牟?我们继续看。

官渡北邻大分水岭运河,是楚汉之争的重要分界线。

《史记·项于吉纪》:“项乃与汉约,分天下,西有汉,东有楚。& quot

运河西接胡郎、公罗、淮水三个重要关口,东至泗水,是中牟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官渡是许都北部的重要屏障,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袁绍要分裂曹操,夺取多个都城,控制禹州,官渡一定要拿下。所以官渡对袁绍很有吸引力。

最后,曹操可能是想留个好印象。

汉朝时,公认河南殷的中牟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赵国正是在这里完成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实力升华。赵在此建都,为后来的河北平原进军和攻灭中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曹操,和赵国一样,对河北、河北、青海、幽州这北方四州垂涎三尺。

或许是曹操希望通过官渡一战打败袁绍,曹操和赵一样,从这里开始走强势之路,进军河北,然后统一北方。

从地缘上看,结合以上四点,官渡的优势是其他周边城市无法比拟的,无论是对袁绍的吸引力,还是对曹操的有利倾向都是显而易见的。

2【战略位置】

当时袁绍在北方称霸河北、河北、青海、幽州,曹操占领兖州、河南、徐州。

首先,官渡地处联盟、河北、兖州、河南四州之角,战略意义重大。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在袁绍尚未决定南下攻曹的情况下,曹操提前派大将石欢和曹仁攻下河内郡的肩柄,取得河内郡的控制权。目的很简单,就是抓住机会,把官渡“圈”起来。

到公元200年决战时,官渡已经被曹操的部队三面包围,这样曹操不仅可以在官渡等待,还可以控制兖州、河内两郡的援军,随时从东、北围攻袁绍。

其次,官渡东北有四条河作掩护。

官渡虽然地处平原,没有高山作为屏障依托,但也绝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大空地。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官渡就是这样一块“吃水”的宝地。

袁绍的军队南下,要到达官渡战场,要过四条小溪,分别是黄河,黄河的两条支流,一条峡渠。这种天然屏障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存在。

在古代的军事战争中,渡河并不像今天这么容易,尤其是对袁绍的北军而言。曹操提前部署在官渡,就等着袁绍大军的到来。曹操准备干,袁绍则需要过四条河。就这样,曹操在战前大量消耗了袁绍的军队。

从战略上看,既能不战而耗其兵,又能对袁绍形成有效的包围圈。官渡绝对是这场决战的不二之选,以至于曹操虽在小夜曲,也算是最好的地方了。

3【攻守撤退】

胜败乃兵家常事。多年带兵打仗,总是身先士卒的曹操深知这一点。所以一定要选择最完美的进攻和撤退地点。

首先,如果官渡战败,曹操有两条非常理想的退路。

一个是向南退回许都,或者是防守,或者是准备再战。毕竟只有80多公里,部署可以很快完成。

第二,直接向西进入长寿山。长寿山地区西高东低,易守难攻,可以有效打击追击的袁俊,为曹操保存战斗力。

其次,如果曹取得了战场优势,就可以包围一些据点进行增援。

如果曹操取得优势,袁绍很可能会从并州、冀州、青州等地调集援军。这时,曹轻松应付,给袁绍来了个“弯道超车”。

驻守河内的曹军可以同时进攻并州的高倩和冀州的援军,兖州的曹军可以阻击冀州和青州的援军,徐州的曹军可以松散青州的袁谭的支援部队。

从攻守退路来看,官渡有多条退路,可以轻松实现“围追堵截”。无论其优劣,都能轻松应对,是决战现场的不二之选。

4[深远的考虑]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多胜少胜。”如果你多走几步,你会赢得更多。曹操在这场战斗中是有远见的。毕竟这场战役不是简单的胜败。一旦失败,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首先,袁绍主力大军到达官渡后,后方补给肯定会跟上。

官渡以北,似乎有很多地点适合袁绍的补给站。吴恙和武元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此时石欢和曹仁早早就占领了河内郡,可以直接威胁鄄县、武元、吴恙和酸枣,所以袁绍肯定不敢轻易选择他们。

向西望去,有鄢县、匡亭、秋苹,但离官渡战场太远,吴超是袁绍补给站的最佳选择。换个角度说,不是袁绍主动在吴超储粮,而是曹操通过选择官渡作为主战场,迫使袁绍选择吴超作为补给站。

吴巢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太近,无形中为曹操成功攻下吴巢埋下了伏笔。

其次,进退巧妙利用自然环境。

如前所述,官渡处于区位关系,周边水系发达,北有黄河、梁云、Gap,南有贾鲁河、小清河。曹操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水系如此发达的地方?

答案是公元191年,曹曹刚到达兖州时,青州的黄巾军入侵,曹操率兵进攻,一举成名。

魏蜀吴·迪吉:在那个冬天,有超过30万的士兵投降了,其中有超过一百万的男人和女人。收其精锐者,名为青州兵。

官渡之战,曹操的主要作战力量是青州军。青州地处沿海,所以青州的士兵大多通晓水性,擅长水上作战。官渡在很多水域可以充分发挥青州兵的实力。由此分析,就不难理解曹操为什么选择水网密布的官渡地区作为战场了。

而且如果曹操战败退守许昌,官渡和许昌之间还有八丈沟、康沟河、府河、温河等无数的水系...这些都可以作为抵御袁俊追击的天然屏障,为退守许都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有利的形势。

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官渡作为主战场,不仅可以迫使袁绍将粮草战车放在乌巢,还可以巧妙利用自然水系,发挥自身优势。真的是明智的选择。

总结:

官渡战场,无论是地理位置,战略规划,还是进退思路,都足以说明曹操的确是高瞻远瞩。但无论战场多么有利,都不是曹操取得官渡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官渡一战,影响战争走向的因素有很多:

曹操高瞻远瞩,早早占领河内郡,集中***到各个重要关口。

袁绍之才不足,胆识不足,刻薄忘恩,刚愎自用,兵多指挥不明,骄横跋扈,政令不一。

曹操胆大心细,善用谋略解除白马之围,极大地打击了袁绍军队的信心。

当曹操准备撤军时,于迅鼓励他继续战斗。

袁绍帐下不和,谋士许由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取吴朝。

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再加上曹操选择官渡战场,才得以完成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进而成功进军北四州的壮举。

本文来自繁华落尽与君老投稿,不代表舒华文档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huhua.cn/24/559157.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5-23
下一篇 05-23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