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其旨也的其是什么意思 其此之谓乎的翻译

不知其旨也的其是什么意思虽有嘉肴(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①虽:虽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③其:代“食”的对象。④旨:味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⑥...

不知其旨也的其是什么意思

虽有嘉肴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

①虽:虽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③其:代“食”的对象。④旨:味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⑥善:益处,好处。⑦是故: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故曰:

①困:困惑。②自反:自我反思。③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①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

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2.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课文分析

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

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及其再传、三传***等所记。

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

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

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同发展、共同进步。

大道之行也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为⑤公。⑥选贤与能,⑦讲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②之:的。③行:施行。④为:是。⑤公:公共的。⑥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选,选拔。贤,指品德高尚。与,同“举”。能,指才干出众。⑦讲:讲求。

①信②修③睦。④故人不⑤独⑥亲其⑦亲,不独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终,

①信:诚信。②修:培养。③睦:和睦(气氛)。④故:因此。⑤独:只。⑥亲:以……为亲。⑦亲:父母。⑧子:以……为子。⑨子:子女。⑩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终,善终。

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

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⑦恶

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②皆:都。③养:供养。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⑤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⑥货:财货。⑦恶:憎恨。

其①弃于地也,不②必③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①弃:丢弃。②必:一定。③藏:私藏。

①是故②谋闭而不③兴,④***乱贼而不作,⑤故⑥外户

①是故:因此。②谋:奸诈之心。③兴:兴起。④***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⑤故:所以。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而不闭。①是②谓③大同。

①是:这。②谓(wèi):是。③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那种)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三)课文分析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①“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

③“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6.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11.《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1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是“大同”社会吗?

示例一:不会实现。因为那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尔虞我诈。(言之有理即可)__示例二:会实现。***还不是“大同”社会。(言之有理即可)

1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③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其此之谓乎的翻译

22 《礼记》二则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嘉肴(yáo) 学学半(xiào)

B.矜寡(guān) 讲信修睦(mù)

C.兑命(yuè) 选贤与能(yǔ)

D.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móu)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善也( )

(2)教然后知困( )

(3)矜、寡、孤、独( )

(4)男有分( )

(5)***乱贼而不作( )

(6)故外户而不闭( )

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然后/能自强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

(2)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教学相长( )

(2)然后能自反也(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文章开头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9.***在《实践论》中说过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细读原文,找出与之表达意思一致的一句话。

10.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所谓“教学相长”。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有归( )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3.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6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请重法以禁之( )

(2)朕当去奢省费( )

(3)轻徭薄赋( )

(4)安用重法邪(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请重法以禁之。

(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16.唐太宗的言论印证了《大道之行也》中的什么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19题。

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选自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有删节)

注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 )

(2)最后乃添两“而”字(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19.“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从文中看,取法指什么?

表达交流

20.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综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会有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体验中考

21.(2017四川乐山中考)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把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补充完整。

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意见》指出:

参***

夯基达标

1.C 解析 “与”在此处是通假字,应读“jǔ”。

2.(1)好 (2)困惑 (3)幼而无父 (4)职分,职守

(5)兴起 (6)所以

3.A 解析 A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

4.(1)知道了不懂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2)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健康成长。

5.(1)教学相长 (2)鳏寡孤独

课内品读

6.(1)促进 (2)反思

7.(1)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然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困惑的地方。(2)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

8.类比论证。形象地证明了应该学习的道理,浅显易懂。

9.解析 “吃一吃”就是强调要注重实践。

参***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0.解析 回答时注意兼顾“教”和“学”两个方面。

示例 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困惑不解的地方。这样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和老师、同学交流,都能促进自己的学习。另外,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可以互相促进。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11.(1)女子出嫁 (2)厌恶

12.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3.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课外拓展

14.(1)有的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15.(1)有的人建议加**律惩罚的力度,以禁止***行为。

(2)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

16.选贤举能,使民有所养。

17.(1)听说 (2)才

18.解析 回答时,应将重点词语“成”“粘”“于”“熟”“辄”“去”的意思准确译出来。

参*** 每写成一篇文章,必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去十多个字。

19.解析 取法的是写文章的方法,通过欧阳修、朱梅崖写作的事例,不难看出“法”指的是作文的方法。

参*** 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20.示例 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倡议,从所给的材料可以体会到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共同创造。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守信,团结友爱。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21.解析 细读材料,明确《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思想文化内容”都属于《意见》所包含的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因此,以“大力弘扬”开头的三个句子构成的排比句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 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来自怀过往投稿,不代表舒华文档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huhua.cn/24/609532.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6-27
下一篇 06-27

相关推荐

  •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什么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

    2023-07-25 01:47:01
    158 0
  • 不知曲中意已是曲中人什么意思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意思是:刚开始听不知道曲子里唱的是什么意思,等到再次听的时候感觉曲子里唱的就是自己的过往。出自2017年刘若英开完演唱会后,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听曲中曲。   初闻不知曲

    2023-07-24 06:58:01
    472 0
  • 男子买车3年不知有空调热晕出事故 惊到网友了

    9月6日12时35分,衢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二大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G60沪昆高速衢州段附近发生一起面包车侧翻事故。接到指令后,路政民警不到五分钟就到达事故现场,对现场进行保护性警示,并联系救援部门将事故车辆开出现场,没有造成道路拥堵。据了解,驾驶员丁某准备驾驶

    2023-07-23 02:59:01
    452 0
  •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则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的意思是:学生不能理解所教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暂时停下来。体现“量力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指教学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学的任务、教材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儿童可接受的。

    2023-07-20 10:21:01
    613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