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说的故事有哪些 中秋节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中秋节七大传说故事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快到了,关于它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小时候,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一大家子围坐在一张短短的方桌前,看着天上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吃着又厚又圆又甜的月饼。长辈们开始讲述每个中秋节都要讲的传说。虽然听了很久,但还是觉得有兴趣,因为有月...

中秋节七大传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快到了,关于它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小时候,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一大家子围坐在一张短短的方桌前,看着天上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吃着又厚又圆又甜的月饼。长辈们开始讲述每个中秋节都要讲的传说。虽然听了很久,但还是觉得有兴趣,因为有月饼吃。中秋节很美,中秋节的传说也很美。

中秋节历史悠久,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古代帝王有春祭太阳,秋祭月亮的礼制。早在《李周》一书中,“中秋节”一词就已有记载。后来贵族学者纷纷效仿。中秋节时,他们观赏天上又亮又圆的月亮,祭拜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习俗流传到民间,形成了传统活动。直到唐代,这种祭月习俗才更加受到重视,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太宗的书记载了“八月十五中秋”,这种说法在宋代很流行。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一:嫦娥奔月

嫦娥,原名姮娥,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在西汉时期,它被改名为“嫦娥”,以避免中国皇帝刘恒的禁忌。

古代天上同时出现十天,庄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有很大的力量。他同情苦难的人民,拉开上帝的弓,一口气射下九个以上的太阳,为了人民的利益,命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升起落下。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传播艺术和打猎,其余时间都和妻子在一起。很多仁人志士都来这里学艺,不老实的孟鹏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去昆仑山访友求援,向太后要了一包仙丹。据说吃了这种药可以瞬间升天成仙。但后羿舍不得妻子离开,临时将仙丹交给嫦娥收藏。把嫦娥的药藏在梳妆台的百宝箱里。三天后,后羿带领众***去打猎,别有用心的孟鹏装病不出门。后羿带领众人离开后不久,孟鹏持剑闯入内殿后院,强迫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孟鹏的对手,临危不惧,转身打开宝盒,取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下。吞下嫦娥的药,身体立刻飘离地面,冲出窗外,飞向天空。因为嫦娥担心她的丈夫,她飞到最近的月亮,变成了一个仙女。

晚上,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着诉说白天发生的事情。后羿又惊又怒,拔剑要杀小人。孟鹏早已逃之夭夭,后羿气得捶胸顿足,伤心欲绝,抬头望天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还有一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于是派人来到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放上一个香案, 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蜂蜜和鲜果,在月宫里遥祭嫦娥。 当人们听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时,他们会在月亮下放置香案,为善良的嫦娥祈求好运和平安。从那时起,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另一个版本是嫦娥被迫服用长生不老药:跟后羿学射箭的逢蒙听说后羿得到了长生不老药,就去偷了。逢蒙未能得逞,恶从胆生,试图加害嫦娥,无奈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了长生不老药,飞上了天。

除了这两个版本,我还根据古人的笔记做了分析,提出了嫦娥奔月的另一个版本:嫦娥奔月是因为她丈夫后羿有了婚外情,她是没心没肺的。这个想法被很多人拿来,成为自己的研究经验。闲话少说。嫦娥奔月后,他成了“月亮精灵”,月亮女神。

当神成了神,世人开始崇拜嫦娥,而拜月却是女人的事,也就是所谓的“男不拜拜月,女不拜灶”。尤其是已婚妇女,中秋节一定要拜月亮,因为月亮阴,生主子。过去,多子多福,所以拜月自然想怀孕。在拜月,人们会吃一种带馅的圆饼,后来逐渐演变成“月饼”。除了上月饼,还会有水果蔬菜,尤其是带籽的。除了拜月,女人们过去也在中秋节时“摸秋”和“送瓜”。送瓜就是送孩子。这种行为是过去中国人民中乞讨儿童欲望的一种表现。

二:吴刚伐广西

都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也曾说“月中有桂树”。后来传说更具体,在桂树旁加上了砍月桂的人吴刚。《月亮湾吴港月桂树传说》是唐代段《酉阳杂记》第一卷《天志》中最为具体的月桂树传说。上面写着:“月中有月桂树,月中有癞蛤蟆,所以不同的书上说月桂树高五百尺,有一个人经常落在它下面,树与树会互相生长。姓吴名岗,西河人,学仙,下令砍树。”意思是吴刚曾经跟随仙人修道,上了天堂,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仙人把他送到月亮上,命令他砍掉长生不老的树——月桂树。月桂树高达500丈,可即时砍断。炎帝利用这种无休止的劳动来惩罚吴刚。在李白的诗中有“欲在月中者,赏其寒”的记载。

三:玉兔的药。

这个传说最早见于《董逃汉乐府》:“玉兔跪久捣药蟾丸,献陛下玉盘。吃了这药能得仙。”传说月亮里有一只兔子,洁白如玉,所以叫“玉兔”。这种大白兔手持玉杵,跪下捣药,制成蟾酥。吃这些药丸可以长生不老。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最早的玩伴了。

总结:前三个中秋节的故事充满了神话传说。至于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相传伊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老药,交给保管。逢蒙听了之后,就去偷东西,但是偷东西并不能伤害到嫦娥。绝望之下,姮娥吞下了长生不老药,飞上了天。舍不得离开伊,留在了月宫。冷宫里寂寞难耐,便催吴刚砍倒桂树,让玉兔捣药,想将其制成扶摇药,早日重返人间,与伊团聚。

以下三个传说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的历史人物和史记关系密切。让我们继续细细品味吧!

四:唐高祖和“朱杰蛋糕”

中秋节的第一个主角是月饼。关于月饼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流行的观点是它出现在唐朝。唐初,***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在可汗末年前向突厥投降,换来北方的相对稳定。唐朝建立后,一方面突厥扶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抗衡。另一方面是自力更生打败马庄,不断南侵调兵。为了平定北方的外敌入侵,唐高祖的李渊任命当时著名的将领李靖为北伐总司令(三月总管),对突厥进行反击,最终取得胜利。

李靖大捷的日子恰好是8月15日,***人向李渊献上糕点,庆祝他的胜利。当时,唐高祖正在和大臣们分享李靖获胜的好消息。他看到圆圆的饼很开心,笑空脱口而出——“胡饼要请蛤蟆”。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请月神下凡,与大家分享这美味的胡饼。李渊于是把胡饼分发给大臣们,国君和臣民一起品尝,赏月。据说,8月15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此而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

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在古代,中国古代人民非常崇拜太阳、月亮、星星和其他天体,所以他们有“春天崇拜太阳,秋天在拜月晚上占星”的习俗。当他们在拜月时,他们会提供一个小圆饼,这是月饼的原型。

五: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沈和道士洪都在中秋节赏月。突然玄宗开始参观月宫,于是石天照做了,他们三人开始登上青云,漫游月宫。不过宫殿正面戒备森严,无法进入。它只能俯瞰长安皇城。这时,我突然听到了仙人的声音,优美美妙,动人心魄!唐玄宗一直对旋律比较熟悉,所以就背下来了。这就是“此曲只应天上,人间能听几回!”以后玄宗会在月宫回忆仙娥的音乐和唱腔,自己作曲编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彩羽”。

六:杨贵妃取名“月饼”

讲月饼起源的传说,讲月饼这个名字的故事。在早期,人们不把月饼叫做月饼。它们有许多名称,如李渊所说的胡饼,以及小饼、月饼、宫廷饼、金饼(宋代)和月饼(元代)。在唐朝,最流行的名字是胡饼。过去汉族人把生活在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胡人特有的日常面包,汉族人称之为“胡饼”。这种蛋糕是圆形的,里面有糖,外面有果仁等。它是美味的。

那么,胡兵是如何改名为月饼的呢?这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有关。

杨玉环,原名杨馥榕,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长寿王李茂的妃子。杨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她的美貌出众。水若花开,男人不动心。好色之徒李隆基听说后,把27岁的儿媳妇弄进了自己的后宫,被封为贵妃,宠爱有加。有一年中秋节,和杨贵妃一起吃月饼赏月。李隆基,一个浪漫的女人,假装优雅。她觉得胡兵这个名字不好,想改。但是叫什么名字呢?一时想不起来。杨贵妃抬头看见空里的圆月,就像这个圆圆的胡饼,于是脱口而出——月饼。听到这里,李隆基连连拍手。“月饼”这个名字就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太靠谱。据记载,唐僖宗李益曾在中秋节送给新科进士一块蛋糕。那时候这种饼还不叫月饼。李益比李隆基晚出生177年。可以肯定的是,在唐代,至少是晚唐,月饼还不叫月饼。有学者说“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吴的《梁璐梦》一书中。我查了一下,没有这个词。

其实在宋代,人们并不称月饼为“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如与梅齐名的宋代文学家苏舜卿有诗:“金饼开云艳”,“金饼隔林月”。在宋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并不流行。到了元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渐浓,但也常被称为“月饼”。直到明代,“月饼”才被正式命名,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广为流传。比如“明嘉靖《魏县志》说,“中秋,君买酒戏月,以食月饼。田明汝城的《西湖游社》记载:“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以月饼为团圆的象征。"

七:吃月饼和“杀***”

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反抗元朝。中秋节的传说大多很精彩,但这个“杀***”的故事却渗透着一段不愉快的时期,与元末起义的传说有关。到了元朝,天灾***连连,人民苦不堪言,蒙古人对中原***的统治更加严厉。为了防止***造反,不允许在民间藏铁,只有十家可以有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的不满,民间反抗强烈。全国各地都在酝酿起义,他们同意“杀死鞑靼人”,推翻元政权。当时,公众***是不可行的。为了传达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保密,南方的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选择了8月15日吃月饼的机会,包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起义信号。通过这种传播方式,形成了庞大的起义力量。

其实这个传说应该是张观戴笠,而且是当时江苏泰州的大盐商,以及后来在苏州称王的吴王张士诚,想出了“吃月饼杀***”的妙招,而不是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那时候也没那么好。他是一个和尚,乞讨食物,但他不能再活了,所以他跟随郭子兴进行革命,并最终赢得了国家。

本文来自努力打拼@路上投稿,不代表舒华文档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huhua.cn/24/492798.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4-06
下一篇 04-06

相关推荐

  • 刻舟求剑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雕舟求剑》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人在想解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在不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下,解释比喻,仍然看问题。1《雕舟求剑》是由一则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习语,出自鲁《春秋察金》。一般说,墨守成规、墨守

    2023-07-29 01:15:01
    510 0
  • 绿色环保小故事200字

    【绿色环保小故事200字 】 我和妹妹去洞头沙滩玩。到了沙滩,我们发现海水正在涨潮,沙滩都不见了。妹妹看见沙滩上的沙子都被水淹没了,就哭了起来。我们听见广播叔叔说:“海水涨潮了。”我们站在观景台上观潮,观景台上人山人海,看着波涛汹涌的海浪,一浪比一浪高。浪花像

    2023-07-28 18:12:01
    706 0
  • 胶漆相投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胶漆相投胶漆胶和漆,比喻亲密投投合形容朋友之间亲密投合今雨新知比喻新近结交的朋友金兰契友金兰指友情投合,交谊深契投合契友情投意合的朋友泛指结拜兄弟金兰之契金比喻坚兰比喻;于是,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胶漆相投”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友谊的牢固,如胶似漆,不能

    2023-07-28 15:17:01
    914 0
  • 观看红色故事有感作文

    【观看红色故事有感作文 】 看了《红色故事汇》,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是在歌颂革命先烈,是在教育我们后人。省委组织部拍摄《红色故事汇》,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最好的礼物,是最有力、最好的行动。看完《红色故事汇》,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

    2023-07-27 17:13:01
    713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